۞لَيۡسُواْ سَوَآءٗۗ مِّنۡ أَهۡلِ ٱلۡكِتَٰبِ أُمَّةٞ قَآئِمَةٞ يَتۡلُونَ ءَايَٰتِ ٱللَّهِ ءَانَآءَ ٱلَّيۡلِ وَهُمۡ يَسۡجُدُونَ (113) يُؤۡمِنُونَ بِٱللَّهِ وَٱلۡيَوۡمِ ٱلۡأٓخِرِ وَيَأۡمُرُونَ بِٱلۡمَعۡرُوفِ وَيَنۡهَوۡنَ عَنِ ٱلۡمُنكَرِ وَيُسَٰرِعُونَ فِي ٱلۡخَيۡرَٰتِۖ وَأُوْلَـٰٓئِكَ مِنَ ٱلصَّـٰلِحِينَ (114) وَمَا يَفۡعَلُواْ مِنۡ خَيۡرٖ فَلَن يُكۡفَرُوهُۗ وَٱللَّهُ عَلِيمُۢ بِٱلۡمُتَّقِينَ (115) إِنَّ ٱلَّذِينَ كَفَرُواْ لَن تُغۡنِيَ عَنۡهُمۡ أَمۡوَٰلُهُمۡ وَلَآ أَوۡلَٰدُهُم مِّنَ ٱللَّهِ شَيۡـٔٗاۖ وَأُوْلَـٰٓئِكَ أَصۡحَٰبُ ٱلنَّارِۖ هُمۡ فِيهَا خَٰلِدُونَ (116) مَثَلُ مَا يُنفِقُونَ فِي هَٰذِهِ ٱلۡحَيَوٰةِ ٱلدُّنۡيَا كَمَثَلِ رِيحٖ فِيهَا صِرٌّ أَصَابَتۡ حَرۡثَ قَوۡمٖ ظَلَمُوٓاْ أَنفُسَهُمۡ فَأَهۡلَكَتۡهُۚ وَمَا ظَلَمَهُمُ ٱللَّهُ وَلَٰكِنۡ أَنفُسَهُمۡ يَظۡلِمُونَ (117)
【译文】

113.有经的人并不全是一样的,他们中有一些正派人,他们在夜间诵读安拉的经典,并且叩拜安拉。
114.他们确信安拉和末日,并劝善戒恶、争先行善,这等人是清廉者。
115.他们所做的任何善功都不会徒劳无酬,安拉是全知敬畏者的。
116.不信的人,他们的财产和子嗣,在安拉的刑罚面前,不能裨益他们一丝毫;这等人是火狱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
117.他们在今世生活中所施舍的,犹如被寒风毁灭的自欺者的庄稼。安拉没有亏枉他们,但他们自亏了。

『提示』

安拉在第110节经文中公正地评价有经人:他们中有归信安拉的人,但他们的大多数是犯罪成性的,并揭露了“犯罪成性的大多数人”的罪行。这几节经文中,安拉讲述了他们中少数有正信者的情况。

【注释】

113. 虽然有经人的主流是悖逆者、反动者,但仍不乏坚持正信者。信仰,作为内在的精神状态,是不为人所知的,因而也就有了为世人揭示其真相的必要。这无疑体现了安拉全知全能、洞幽烛微的伟大属性。这些彻夜诵读《古兰经》、叩拜安拉的人,正是有经人中追求真理、信奉伊斯兰的有识之士,如阿卜杜拉·本·赛俩目、阿萨德·本·欧拜德、赛尔莱伯·本·塞尔奈等人。这些人信奉伊斯兰后,犹太人称他们是“坏人”,而安拉降示这节经文,称赞他们是出污泥而不染者。
114. 他们之所以夜间诵读《古兰经》、叩拜安拉,是由于他们真诚信仰安拉和后世。不惟如此,他们还命人行善、止人作恶、争先为善、身先士卒。人的道德行为,是其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当拥有了正确的信仰,并使之外化为行为时,便是“清廉之人”。
115. 无论是谁,只要他拥有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正确信仰,那么他做的任何一点善功,都不被废弃,而将获得完整的回赐,因为那是敬畏安拉的体现。如前所述,敬畏是时刻一丝不苟地遵奉安拉的命令和禁戒,保护自己不受安拉的惩罚。敬畏,也正如先贤们所界定,是惧怕安拉,遵奉天启,淡泊节制,时刻为死亡做准备。
116. 这节经文中的悖主者和不义者,与上节经文中的信主者和行善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有经人中信主的人的善功丝毫不被废弃,是因为他们坚信安拉独一性和后世清算;而那些悖主之人的财产和权势,之所以在安拉那里丝毫无益,也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信仰。既无正确的信仰,他们也就不会依照安拉的教导去教育子女,支配财富;他们拥有的这些东西,只能成为犯罪的条件。所以,他们最终必定遭受火刑。要想自己的钱财和子女成为后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就须提早努力,将子女培养成清廉之人,财富必须取之有道,用之于合法事业。安拉说:“在复生日,钱财和子女毫无裨益。”(26:88)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人死之后,他与一切脱离关系,只有三种东西于他有益:众人长期取益的知识和施济,长期为他祈祷的清廉子女。”
117. 一个不信安拉的人,在今世拥有的一切财富,对他有百弊而无一利。因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他就会利用这些财富去追求名利、地位,就会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欲望,甚至用于破坏正信、迫害坚持正信者。至少,他的财富不会给他创造真正的精神价值。他的所谓付出、施济、赞助等,终将被隐藏于其背后的“个人动机”化为乌有,如寒风毁灭自欺者的庄稼一样,留下的只有痛苦、懊悔。安拉只接受人们在信仰他、敬畏他的前提下做的善事。而以行善的幌子满足一己之欲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善报,还要受到严惩,因为其中有欺瞒的成份。这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施济”为何被称作自亏和不义了。他们遭受后世的惩罚,并不是安拉亏枉他们,而是他们自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