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敬畏的人,在他们的主那里必将享受幸福的乐园。
35.难道我使归顺的人像犯罪的人一样吗?
36.你们有什么理由?你们怎能这样判断呢!
37.难道你们有一本可供诵习的天经?
38.在那本天经里确有你们自己所选择的?
39.难道我曾与你们缔结直达复活日的坚定的盟约,因而你们确有自己所判断的?
40.你问他们,他们中有谁能保证那件事呢?
41.难道他们有许多配主吗?就让他们把那些配主召来,如果他们是诚实的人。
42.在那日,大难将临头,他们将被召去叩头,而他们不能叩头。
43.他们身遭凌辱,不敢仰视。而过去他们健全的时候,曾被召去叩头。
44.你让我惩治否认这训辞的人吧!我将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渐趋毁灭。
45.我优容他们,我的计策确是周密的。
46.是你向他们索取报酬,使他们担负太重呢?
47.还是他们能知幽玄而加以记录呢?
上一段落的经文中,安拉指出后世的惩罚远比今世的惩处严厉。在这里,强调敬畏者享受幸福的乐园;拒绝真理、作恶多端者入火狱。警告那些对终极幸福抱有幻想的人,如果在今世不崇拜安拉,后世必将大难临头。
34. 当悖逆者在后世遭受严厉的惩罚时,敬畏安拉者却在享受幸福的乐园:“敬畏的人,在他们的主那里必将享受幸福的乐园。”这就是安拉亘古不变的常道——善恶良莠绝不会有同样的结局,这是安拉的全知、睿智和绝对公正之伟大属性所决定的。
35-4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接受信仰、道德及法制的制约,为所欲为,放荡不羁。他们愚蠢地以为,善恶有别、各有其报之说只不过是一种说教,其实人死如灯灭,所有人都将消融于大地,并不存在清算、回报之事。安拉质问他们,此种认识的依据何在?严格遵守天启生活准则,避恶趋善,利己利人,畏主爱人的人,怎能与放荡不羁,害己害人的人有同样归宿?这是何其荒谬的逻辑!难道他们曾从造物主那里获得一部天经,其中已写明他们的结局是美好的,因而才显得如此有恃无恐?抑或已与安拉缔结长期有效的坚实盟约,最终能够得到自己断言的那种结局?这是一件非同小可、关系永恒幸福的大事,他们必须为自己找出一种保障。可是他们的保障在哪里呢?难道那些所谓神明能让他们如愿以偿?如果那是真的,就让他们去召唤那些神明吧。以上这些,都是他们可能提出的理由,但均属子虚乌有,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42-43.事实绝不像他们幻想的那样,他们必将因为累累罪行而面对清算日的凌辱:“在那日,大难将临头,他们将被召去叩头,而他们不能叩头。他们身遭凌辱,不敢仰视。而过去他们健全的时候,曾被召去叩头。”在今世,他们身体健康,尚有叩拜安拉的机会,却放弃了这种机会。而现在——大难临头的复生日,安拉命令他们叩头,但他们已经无法叩头。他们生前曾是那样的高傲自大,现在却目光卑微,狼狈不堪。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在复生日,安拉将为众生显现,那时情形十分严峻,所有信士无论男女都要对安拉叩头,而那些在今世沽名钓誉地拜主的人也想对安拉叩头,但无法做到,因为他们的脊背已经变成直板一块。”(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44-45.面对作恶者的狂妄与优越意识,先知十分苦恼,他多么希望人们能够放弃这些不现实的幻想而弃恶从善,遵循正道。为此,安拉告诉先知:“你让我惩治否认这训辞的人吧!我将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渐趋毁灭。”即先知不值得为这类人忧心,安拉自会惩治他们。安拉对他们的纵容本身,是对他们的明升暗降:“我优容他们,我的计策确是周密的。”在他们身陷罪恶的情况下,安拉仍会赐予他们大量的钱财子女及荣华富贵,但那是对他们的另一种形式的惩罚:“他们以为我所用来资助他们的财产和子孙,是我为了让他们快得福利吗?不然,他们是不晓得的。”(23:55-56)“当他们忘却自己所受的劝告时,我为他们开辟一切福利之门,直到他们因自己所受的赏赐而狂喜时,我忽然惩治他们,而他们立刻变成沮丧的。”(6:44)
46-47.为了使不义者在后世清算时没有借口,必须清除他们信仰道路上的一切可能的障碍,所以安拉说:“是你向他们索取报酬,使他们担负太重呢?还是他们能知幽玄而加以记录呢?”即假如先知曾为传播天启而向人们索要报酬,那么就为人们的不信制造了理由;如果人们断定安拉在冥冥之中对他们已有美好安排,那么他们也有不接受先知号召的理由,然而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他们的不信源自愚顽不化和自甘堕落,并无任何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