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安拉尚未甄别你们中奋斗的人和坚忍的人,你们就以为能入乐园了吗?
143.遭遇死亡之前,你们曾希望死亡,现在你们确已亲眼见到死亡了。
144.穆罕默德只是一个使者,在他之前,有许多使者确已逝去了;如果他病故或阵亡,难道你们要叛教吗?叛教的人绝不能伤损安拉一丝毫。安拉将厚报感恩者。
145.不得安拉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安拉已注定各人的寿限。谁想获得今世的报酬,我给谁今世的报酬;谁想获得后世的报酬,我给谁后世的报酬。我将厚报感恩的人。
146.许多先知,曾有一些属下和他们一同作战,他们没有因为主道上所遭遇的艰难而灰心,懈怠,屈服。安拉是喜爱坚忍者的。
147.他们没有别的话,他们只说:“我们的主啊!求你赦宥我们的罪恶和过失,求你坚定我们的步伐,求你援助我们战胜不归信的民众。”
148.故安拉赐予他们今世的报酬和后世优美的报赏,安拉是喜爱行善者的。
本章第160节之前的经文均与吾侯德战役有关。安拉在前几节经文中教导穆斯林不应该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他们的遭遇纯属安拉亘古不变的常道,其中包涵着甄别真伪、锤炼信仰等丰富哲理,以此安慰信士不安的心灵,鼓励他们努力争取获得胜利的条件。在这几节经文中,安拉告诉穆斯林,后世的幸福取决于今世始终如一地服从先知的领导,坚持真理,英勇战斗,坚韧不拔。
142. 正信须经历检验。任何一个信士,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必然经历种种考验。有时是灾难的考验,有时是幸福的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方能证明其信仰的真诚和立场的坚定。战争,便是考验方式之一。通过战斗中的勇敢与怯懦,遵命与违规,无私与自私,显示信仰的真假强弱。因此,安拉对人们说:你们尚未在战场上表现出真正的勇敢和坚忍,就想入乐园吗?即对于安拉的恩赐,穆斯林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去追求。
这里的“吉哈德”,既指与私欲和恶魔斗争,也有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意思。前者被称作“最大的斗争”,后者被称作“最小的斗争”。因为战场胜利者未必能战胜自我、战胜私欲,可见前者对人更具难度。
对于将安拉的责成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人,坚忍也是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品质。安拉责成人的每一项善功,都需持之以恒,因为安拉最喜爱正确而恒久的工作。
安拉是全知万事的。经文“安拉尚未甄别你们中……”,是说你们的勇敢和坚忍尚未充分表现出来,这完全针对人自己而言,安拉是全知的,不存在“尚未甄别”的问题。
143. 这是对那些急于求成,却又不付出应有努力者的责备。白德尔战役胜利后,一些穆斯林青年因未得到与先知一道参战并牺牲的殊荣而扼腕。敌人反攻麦地那的消息传来后,正是这些人催促先知出城作战。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说如果与敌人交战,他们将血战到底。而当战斗打响,一个个战友在面前倒下时,他们害怕了,示弱了,很多人都听不见先知的号令……安拉责备他们:你们以前急不可耐地希望为主道牺牲,而当机会到来时,你们为何不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144. 在吾侯德战役,当穆斯林败退时,恶魔出现并大喊:穆罕默德阵亡了!穆罕默德阵亡了!许多穆斯林信以为真,战斗信心大减。甚至有些人听敌人说“真正的先知不会被杀”之类的妖言,便开始有些动摇。安拉告诉穆斯林,历代使者都毫无例外地去世了,先知作为他们中的一员,寿终正寝或牺牲战场,都是极为正常之事。穆斯林不是在崇拜凡人穆罕默德,而是在崇拜安拉。先知只是天启教导的传达者,他的使命一旦完成,自然会弃世而去。这是安拉为人类社会设置的亘古不变的规律,无一例外。因为先知死亡而叛教者,只是断送了自己的全部利益,对安拉毫无损害。那些先知在世时紧跟其人,去世后遵奉其教导的人,才是真正认识恩惠,感谢恩惠之人,他们定将获得安拉的厚报,穆斯林中的确不乏这样的人。艾奈斯·本·乃朵尔听到先知被杀的言论后,极为镇静地说:“如果穆罕默德被杀,那么穆罕默德的主并没有被杀!既然先知被杀,你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你们应该像他一样战斗,像他一样牺牲。”然后他向主祈祷:“主啊!对于这些人说的话,我向你道歉,我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毫无关系。”说完便操起宝剑奋勇战斗,直至战死……(古尔图比、伊本·凯西尔经注辑录)
145. 每个生命都有规定的期限,不早不迟,须到其时。勇敢者虽身在枪林弹雨,却可能大难不死,甚至安然无恙;怯懦者虽安坐家中,寿限尽时,亦难免一死。安拉说:“增加长命者的寿数,减少短命者的年龄,无一件不记录在天经中,那对安拉确是容易的。”(35:11)“他用泥创造你们,然后判定一个期限,还有一个预定的期限;你们对此却是怀疑的。”(6:2)
人的寿命由造物主掌握,战争并非生死的决定因素。对生与死的认识,关系到人生追求。一个一心追求今世享乐的人,希望自己尽可能长寿,以尽及时行乐之兴。这种人所能得到的,只是安拉为他定下的今世份额,不多也不少;而一个追求后世永恒幸福的人,断不会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今世这个低级而短暂的阶段,他会为实现恒久的后世幸福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因为与后世的幸福相比,今世对他是一种监禁,一种折磨,他会视死如归。这种人,必将获得双重幸福:在今世,体验为后世努力的幸福;在后世,获得永久幸福。安拉说:“凡欲获得现世生活者,我将在现世,以我所意欲的,报答他们中我所意欲者,然后,我将以火狱惩治他们,他们将受责备、遭弃绝地进入火狱。凡欲获得后世,并为此而尽了努力的归信者,这些人的努力将获得厚报。”(17:18-19)
经文“谁想要今世的报酬……”说明,人的追求完全是其自由意志的体现,绝无任何外在强加因素,因此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这也正是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的“凡事皆凭举意,人之所得,乃其所求……”
146. 安拉讲述以往的众先知及他们的跟随者面对战争的勇敢刚毅,是为了激励穆斯林,不要因吾侯德战役的失败而气馁,而应更加坚强。过去的信士们也曾遭受失败乃至牺牲,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懈怠。甚至他们的先知被杀,如先知则克忍雅、叶哈雅,但他们依然捍卫正教,坚守正道。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写照,完全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鉴。
147. 历史上的那些虔诚信士、真诚勇士,每逢灾难降临总是真诚地向安拉祈求饶恕、坚定和胜利,这是他们根本的精神装备。他们深知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会有不足,而胜利并不在于人力的多寡和装备的优劣,而是取决于心灵忠于安拉的程度,取决于安拉的援助。所以面对敌人,他们首先做的是真诚向主祈求,祈求主援助他们战胜悖逆者。这表明他们的战斗是真理与邪恶的斗争,而非部落对部落的私利之争。
148. 这些勇敢的信士,安拉授予他们最高评价:他们是达到至善境界的人。他们拜主犹如见主,以生命财产为代价,捍卫真理和正教,他们得到的不仅是今世的胜利和战利品,还有后世永恒、完美的乐园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