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对善于思维的人确有许多迹象。
191.他们站着,坐着,躺着记念安拉,并思维天地的创造,〔他们说〕:“我们的主啊!你没有徒然地创造这个世界。我们赞颂你超绝,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刑罚。
192.我们的主啊!你使谁入火狱,你确已使他卑贱。不义的人绝无援助者。
193.我们的主啊!我们确已听见一个召唤者召人于正信:‘你们当确信养育你们的主。’我们就确信了。我们的主啊!求你赦宥我们的罪恶,求你免除我们的过失,求你使我们与高尚者死在一起。
194.我们的主啊!求你赐予我们你通过众使者应许的恩惠,求你在复活日不要使我们卑贱!你确是不爽约的。”
195.他们的主应答了他们:“我绝不使你们中任何一个行善者徒劳无酬,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女是相生的——迁居异乡者、被人驱逐者、为我受害者、参加战斗者、被敌人杀伤者,我必消除他们的过失,我必让他们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这是来自安拉的报酬。安拉那里有优美的报酬。
196.你不应该被不信者纵横驰骋的景象所迷惑。
197.那只是短暂的享受,他们将来的归宿是火狱。那卧褥真恶劣!
198.敬畏的人,将永远享受下临诸河的乐园。这是来自安拉的款待。对于高尚者,安拉那里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199.的确,有经的人中有信仰安拉,信仰你们所受的启示和他们所受的启示的人。他们顺服安拉,不以安拉的迹象换取些微的代价。这等人,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他们的报酬。安拉确是清算神速的。
200.归信的人们!你们当坚忍,当奋斗,当戒备,当敬畏安拉,以便你们成功。
这一章经文,批驳有经人的谬论,揭露他们及他们祖先的罪行,并揭示安拉在万事万物中设置的规律,鼓励信士一如既往地遵循规律,奉行天启,不受今世浮华的诱惑,坚定不移地追求后世的永恒幸福。最后,安拉以描述真信士的特征——参悟万物的造化之妙、感赞安拉、祈求安拉结束全章。
190. 对人类而言,天地既是生存的空间,也是参悟造物主全能伟大属性的明证。它是一部无字的书,同有字的书——天启经典一道,给人类阐释造物主的全能、伟大和睿智。试看天地之宽阔、高峻、低深、致密,对人类生存之适宜;其恒星、行星、其湖泊、河流;其植物、矿藏、财富;以及昼夜的轮替,时日的长短,季节的变换,还有这一切所遵循的统一规律,对于理智健全,善于思维的人,足以证明存在唯一的、全能的、完美的创造者。而对于那些有心不想,有眼不睹,有耳不闻的行尸走肉,再伟大、再精密的东西在其眼中也只是毫无意义的“自然存在物”。安拉说:“天地间有许多迹象,他们从旁边走过却不经意。他们中大多数人虽然信仰安拉,但他们都是以物配主的。”(12:105-106)
191. 正确的思考促进信仰,而信仰必然导致感恩。善于思考的人,从万物的存在及其规律中发现安拉全能独一的证据,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受到安拉的恩典,感受到自己时刻沐浴在安拉的恩泽之中。所以,他们无论站着、坐着、躺着都心存安拉。经文中的“记念”不仅是口头赞念,而且指内心对安拉的慑服、牵念、感激、愧疚、懊悔。他们通过观察、研究和思索,发现一切物质都非徒然地、毫无意义地存在,而是有其存在的哲理和规律。于是,他们向安拉发出由衷的赞叹:主啊!你是唯一的创造者,你是完美的,全能的!你创造的一切都在述说你的独一和伟大。人类时刻沐浴在你的恩泽之中,然而他们却在举伴你,这是何等严重的罪行啊!他们对你的任何一种不敬都是严重的罪行!在你无所不及、无与伦比的恩赐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自称清白无罪。主啊!求你使我们免遭火刑!
192. 信仰,起始于参悟和思考,升华于验证和提炼,完善于遵循和实践。当信仰真正深入一个人的内心,他最大的追求不是一些虚假的、行将泯灭的所谓幸福,因为此时他已掌握衡量真假是非的尺度,他追求的是终极的、真正的、永恒的幸福。所以,他说:后世入火狱者彻底卑贱了,那里的耻辱才是人类所遭受的最大耻辱。当然,他们知道,后世入火狱之不幸和入乐园之幸福,并不是宿命性的结果,而与人生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或者说是人一生行为的结果。入火狱者生前崇拜私欲、是非颠倒、无恶不作,他们有如此下场,理所当然。在后世,一切权力由安拉掌握,任何人、任何因素都不能改变既定的判决。
193. 这些人的信仰并不是那种即听即信或父传子受的盲目信仰,而是主动思考和接受天启教导的结果。他们惯于思考,所以一听到天启真理的声音,便毫不犹豫地接受。在归信的那一刻,他们同时也承认自己对无处不在的安拉恩典感谢的欠缺,以及对安拉的种种不恭。他们真诚祈求安拉的饶恕,因为只有安拉有权恕人罪过。他们还祈求安拉襄助他们终生恪守正道:生于正信,死于正信。这一切都表明,他们的信仰是建立于思考、真知、诚信与奉行基础上的。
194. 信士祈祷安拉的意义,在于表现奴仆对主宰的信赖,承认奴仆自身的卑贱,也在于表现对主的喜悦的追求。这些真信士,在恪守主命的同时,祈求安拉在后世为他们兑现通过众先知许约的幸福。他们深知自己的善行根本不足以获得安拉的乐园,于是心中充满了希冀与害怕——这是坚持行善的任何一个仆人应具备的心态。他们深知自己将来的幸福无法凭自己的善功获得,而只能祈求安拉的恩赐,自己的善功仅仅是“塞拜布”——一种主观努力,一种必要因素而已;自己将来的不幸并不是由于安拉的亏枉或爽约,而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195. 安拉答应了他们的真诚祈祷:兑现赏罚,不废弃任何一个男女信士善行的报酬。男女合理尽义务,合法享权利,在安拉跟前,他们都是平等的仆人——他们都来自同一个祖先阿丹。
鉴于伊斯兰初期信仰并迁徙、离乡背井、受迫害、战斗并牺牲的穆斯林在安拉跟前具有特殊地位,所以专门提及他们在后世的回报:“我必消除他们的过失,我必让他们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这是来自安拉的报酬。安拉那里有优美的报酬。”
196-197.人容易受某些假象的欺骗,所以安拉为信士阐明了一种真相:一些逆主昧主之人,虽有可能在今生得势而显示非凡的才能,或创造非凡的所谓文明,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的暂时享受。这些享受建立在悖逆安拉,违反安拉设置的精神与物质、肉体与灵魂统一的规律的基础上,其弊端及至失败,不久就会暴露,或者说其种种危害性已经被世人所见。“纵横驰骋”是对虚浮而富于诱惑力的所谓“繁荣”景象的描述。在后世,他们的归宿自然是火狱。那时,当他们看到自己毕生建功立业,最终却落得如此悲惨下场时,必然会痛惜不已。
198. 同为努力者,同为文明的缔造者,由于信仰的正确与谬误,各自的归宿截然有别:信仰安拉的人带着他们创造的文明去见安拉时,将得到加倍奖赏。因为他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敬畏”的态度:即严格遵奉安拉的命禁,在信仰原则指导下创造文明。他们将劳动和创造的文明作为接近安拉的途径,将之视为后世得救的资斧。他们没有将今世的衣食住行及一切享受看成生存的目的,而是作为拜主的手段和条件,所以他们的文明没有无限制地为“条件”服务,而是以终极目的——安拉的喜悦为依归。所以,他们最终成为安拉嘉奖的“高尚者”。不言而喻,信仰谬误者的结局将恰恰相反。
199. 由于有经人的历史劣迹斑斑,所以《古兰经》提及他们时一直以批判和谴责为基调。即使这样,安拉仍公允地申明:他们中确有具备真信士特征者:诚信安拉,遵奉《古兰经》,遵奉《讨拉特》和《引支勒》,内心对安拉谦恭有加,不卖教求荣。犹太人中具有这些属性者如以阿卜杜拉·本·赛俩目为代表的一些犹太学者。可惜他们总共只有寥寥几人。在基督教徒中,有此特征者相对较多。安拉评价他们说:“在启示这真言之前,我赐予经典的人是确信它的。当有人对他们宣读它的时候,他们说:‘我们确信这真言,它确实是我们的主降示的。早在降示它之前,我们已经是归顺的。’这等人,因能坚忍,且能以德报怨,并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故得加倍的报酬。”(28:52-54)“穆萨的宗族中,有一伙人,本真理引导他人,凭真理主持公道。”(7:159)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双重回赐,正是因为他们既归信了自己的先知和经典,也归信了最后的使者穆罕默德和《古兰经》。
200. 安拉以命令信士坚忍、奋斗、戒备的内容作为这一章的结尾,因为这些属性是穆斯林最终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这一章所有内容的核心与总结。而“敬畏”则是这些属性总的代名词。因为人只要做到敬畏,严格遵奉安拉的命禁,自然也就做到了坚忍、奋斗和戒备。
坚忍,即一丝不苟地遵奉正信的一切要求;克制自己不犯罪;受到病灾、战争和恐怖的考验时立场坚定。
奋斗,既指战场上与安拉的敌人搏斗,也指与自己的私欲作斗争。
戒备,指在敌我边界的备战。穆斯林不侵略他人,但要防备他人的侵略。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为安拉备战一日,胜于获得今世的一切。”(布哈里辑录)
感赞安拉,“伊姆兰的家属”章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