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章名由来:本章第9-26节经文讲述了“山洞人”的历史故事,故名。这是《古兰经》中以“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开始的五章经文之一。其它四章是:“开端”、“牲畜”、“赛伯邑”和“创造者”。
本章之贵:先知(愿主福安之)说:“谁背记了“山洞”章前十节经文,他不会受到‘旦扎勒’(末世骗子)的伤害。”(穆斯林、艾布达乌德、奈萨依、提尔密济辑录)“谁在主麻日诵读“山洞”章,安拉就赐予他两个主麻的光明。”(哈肯辑录)
与“夜行”章之间的联系:犹太人曾怂恿阿拉伯多神教徒向先知穆罕默德提出三个问题:关于灵魂、山洞人的故事和左勒盖尔奈英的故事。在“夜行”章,安拉让先知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本章回答了其余两个问题。
安拉在前一章指出,人类的知识极其有限:“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17:85)本章通过先知穆萨求教海兹尔的故事对此予以证明。此外,当安拉降示“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的经文时,犹太人不服气地说:“我们被赐予《讨拉特》,它包涵了一切知识。”于是安拉降示经文:“你说:‘假若以海水为墨汁,用来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不会穷尽,即使我们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18:109)
内容提要:本章强调了安拉的启示中正不偏的特点,并号召人类观察天地万物,参悟安拉的创造之妙。此外,本章着重讲述了四个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山洞人的故事、拥有两座庄园的人的故事、穆萨与海兹尔的故事和左勒盖尔奈英的故事。第一个故事体现了几位青年为保护信仰不惜牺牲一切精神,值得世人学习。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安拉的全能与伟大,值得世人参悟。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人和一位富人看待贫困和富有的不同立场,诠释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道理。第三个故事说明知识永无止境,即便是先知,也可以在“清廉的仆人”那里也可以学到他不知道的知识,遑论一般学者。第四个故事讲述的人物左勒盖尔奈英王,是所有执政者、掌权者的楷模:手中握有权力者坚守正信、正义和廉洁,那么可以在今后两世创造令人称奇的伟大业绩。
1.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他给他的仆人降示经典,没有使它有任何偏差,
2.它正确无误。以便他警告世人,安拉要降下严厉的惩罚,并向行善的信士们报喜,他们将获得优美的回报,
3.而永居其中;
4.警告妄言“安拉有儿女”的人。
5.他们和他们的祖先,对此都毫无知识,他们在信口开河,他们所说的话纯属谎言。
6.如果他们不信这教导,在他们背离之后,你或许因悲伤而自杀。
7.我确已使一切成为大地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世人,看谁的工作最优秀。
8.我必毁灭大地上的一切而使之变为荒凉的。
1. 安拉在《古兰经》许多章首尾赞颂他自己,是在教导人类,一切事情应以赞主开始、赞主告终。人类时时刻刻都在享受安拉的恩典,而最大的恩典是安拉给人类派遣的使者,降示的经典——精确而不存在任何偏颇的《古兰经》。《古兰经》的中正不偏,体现在它给人类提供了全面的教导和规范,充分照顾到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思想与行为,个体与社会的协调性,从未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2-3.安拉降示全面和谐、准确无误的经典,旨在以严厉的惩罚警告放纵私欲、为所欲为者;以优美而永恒的报酬——乐园的享受,向行善的信士报喜。
4. 安拉尤其要用《古兰经》警告妄言“安拉有儿女”的人——视天使为安拉的女儿的阿拉伯多神教徒,和视尔撒和欧宰尔为安拉儿子的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子女的存在意味着父母对他们的需要和依赖。父母受生命繁衍规律的约束,而安拉是独一的、无始无终的、不生也不被生的,安拉绝不会有子嗣!
5. 他们提出这种谬论,绝非有什么根据,而是盲从祖先的信仰——然而,他们的祖先同他们一样愚昧无知,他们只是在信口开河。
6. 先知(愿主福安之)因人们对他号召的拒绝和反对深感忧伤,安拉因此安慰他:“如果他们不信这教导,在他们背离之后,你或许因悲伤而自杀。”即你不必为他们过分痛苦而使自己受伤害,你只须将安拉的使命传达给他们,然后让他们自行抉择信与不信,你的责任只是传达。类似的经文还如:“安拉必使他所意欲者误入迷途,必使他所意欲者遵循正道,所以你不要为哀悼他们而丧生。”(35:8)“因为他们不归信,你或许气得要死。”(26:3)“你不要为他们悲伤,不要为他们的计谋烦恼。”(16:127)
7-8.经文告诉我们,安拉将大地作为人类暂时的住所和考验之地:“我确已使一切成为大地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世人,看谁的工作是最优秀的。我必毁灭大地上的一切而使之变为荒凉的。”即大地的生活尽管那么美好,那么令人留恋,但终究是暂居之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今世如此甘美、如此苍翠!安拉让你们治理它,他要看你们究竟做什么。”(穆斯林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