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章名由来:在本章中,安拉将崇拜偶像的人比做蜘蛛,把他们的荒谬信仰比做蜘蛛网,脆弱至极,不堪一击,故名。
与“故事”章之间的联系:两章均列举生活实例,展示真理与虚妄、弱势与强势之间的斗争,凸显誓死坚持正信与随意放弃正信,对传播信仰产生的影响。“故事”章讲述了法老的暴虐,对以色列人杀男留女的摧残和惨绝人寰的奴役;安拉援助先知穆萨消灭暴君及其部下的情形;为富不仁的嘎伦及惩处他的情况。而本章谈及麦加穆斯林遭受多神崇拜者迫害的情况,以法老迫害以色列人的故事安慰他们。以先知努哈的民族遭灭绝的历史警告悖逆的多神崇拜者。此外,两章均涉及迁徙的问题。在“故事”章末尾,提到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迁徙:“给你降示《古兰经》的主,必使你复返故乡。”(28:85)本章末尾阐述穆斯林为保护信仰而迁徙的必要性:“我的归信的仆人们!我的大地是宽广的,你们应当只崇拜我。”(29:56)
本章主题:主要涉及有关安拉独一、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使命、死后复活和后世回报的话题。鉴于当时的穆斯林在麦加正面临各种极端考验,所以,经文通过讲述历史上部分先知的经历,着重强调了安拉的“考验常道”与信仰的关系。
1.艾利弗,俩目,米目。
2.难道众人以为,他们仅可以口头说“我们已归信了”而不受考验吗?
3.我确已考验他们之前的人。安拉必定要知道说实话者,必定要知道说谎者。
4.难道作恶的人以为他们能逃出我的法网吗?他们的判断真恶劣!
5.凡希望会见安拉者,都应当知道,安拉的期限是必定降临的,安拉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
6.凡奋斗者,都只为自己而奋斗,安拉确是无求于众世界的。
7.归信而且行善者,我必定勾销他们的罪恶,我必定以他们行为的最优报酬回赐他们。
1. 关于这几个单字母的含义,请参阅“黄牛”章首节经文注释。
伊玛目•拉齐说,除了“麦尔彦”、“蜘蛛”、“罗马人”三章,各章首每出现单字母时,总要提及与《古兰经》的属性相关的内容。对此读者可以对比了解。
2. 安拉以质问的语气对人类说:“难道众人以为,他们仅可以口头说我们已归信了而不受考验吗?”这是一种否定性疑问。意思是说:在人受到考验和甄别之前,仅仅自称有信仰,并不能确证他真正有信仰。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信仰必须经历各种考验。常见的考验如各种教门功课(礼拜、天课、斋戒、朝觐)、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生命财产的损失等等。此外,信仰水准越高的人,受到的考验越严峻。正如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所说:“受到考验最严峻的人,是众先知,其次是清廉者,然后依此类推。每个人根据其教门程度受到考验。越是教门好的人,受到的考验越大。”圣门弟子艾布•赛义德•胡德利说,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生病时我去看望他,我隔着被子抚摸他时,感觉到他烧得烫手。我说:“安拉的使者啊!你烧得真厉害!”他说:“我们先知就是这样,我们经受的考验是加倍的,因而回赐也是加倍的。”我问:“安拉的使者啊!哪些人的考验最严峻?”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众先知。”“其次呢?”我问。“清廉之人。他们中有人受到贫困的考验,除了一件破烂衣服之外一无所有,但他们因受考验而高兴,就像一些人因得福利而欣喜一样。”(伊本•玛哲辑录)此节经文降示的时候,许多穆斯林正在麦加经受多神教徒的迫害和摧残。经文的降示,无疑给他们坚持正信注入了强心剂。
3. 每个人的信仰都要经受考验,这是安拉设定的不变的历史常道:“我确已考验他们之前的人。”考验的意义在于:“安拉必定要知道说实话者,必定要知道说谎者。”当然,安拉是全知的,在创造万物之前就全知万物将来发生的一切。因此,这里“安拉必定要知道……”的意思决不是安拉“不知而知”,而是让有信仰的人和无信仰的人、信仰坚定的人和信仰薄弱的人明显有别,让人们看到他们各自的真实面目。作为安拉不变的历史常道,《古兰经》中曾多处对此予以强调:“安拉还没有甄别你们中奋斗的人和坚忍的人,难道你们就以为自己能入乐园吗?”(3:142)“你们还没有遭遇前人所遭遇的患难,就猜想自己能入乐园了吗?”(2:214)总之,整个人生都是考验。一个人的品级越高,受到的考验越大;肩负的使命越伟大,受到的考验越严峻,而受到的考验越严峻,越说明他的价值更高。没有功干和责成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坎坷和考验的生活是平庸的。人生的真正乐趣,应该在于为崇高目的而奔波。基于此,我们应该感谢安拉的责成,感谢安拉的考验,感谢安拉使人类良莠有别。
4. 安拉谴责那些对考验和清算抱有侥幸心理的人:“难道作恶的人以为他们能逃出我的法网吗?他们的判断真恶劣!”即任何一个人不要以为能逃脱安拉今世的考验和后世的清算,如果谁真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考验,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别的。人只要活着,他就要为其中的一切负责;不要认为清算遥遥无期,因为死亡就在眼前。
5. 这是与前者不同的另一种人。他们坚信安拉的许诺而终生致力于正义事业,他们希望能及早会见安拉,以接受安拉的赏赐。经文重申,安拉绝不会让这种人失望:“凡希望会见安拉者,都应当知道,安拉的约定是必定兑现的,安拉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
6. 安拉在这里纠正了一种错误观念,或者说确立了一种正确认识:“凡奋斗者,都只为自己而奋斗。”人们接受正信或做善事时,绝不要以为安拉需要他的信仰或善功。而是应该知道,自己是在服从万物的创造者安拉的命令而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全人类一个不剩地归信安拉,或否认安拉,于安拉毫无损益,因为“安拉确是无求于众世界的”。安拉在《古兰经》中多次重申了这一点:“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你的主是绝不会亏枉众仆的。”(41:46)“如果你们行善,那么,你们是在为自己而行善,如果你们作恶,那么,你们是在为自己而作恶。”(17:7)
7. 这是接受安拉的号召而归信并行善者应得的回报:“归信而且行善者,我必定勾销他们的罪恶,我必定以他们行为的最优报酬回赐他们。”即正信和善行能抹去人生的污点,从而使之成为完美的人,获得完美的回报。人常常亏待自己,但安拉决不亏人,安拉永远都在加倍地回报人的善行:“安拉必不亏枉人一丝毫。如果人有一丝毫善功,他要加倍地酬劳他,并且以他那里的重大的报酬回赐他。”(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