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雅辛 - يس

导 言
章名由来:本章以两个阿拉伯语字母——“雅、辛”为开端,故名。
与“法推尔”章之间的联系:
1.“法推尔”章末尾提到悖逆者等待警告者出现:“他们指安拉发出最严重的誓言说:‘如果有一个警告者来临我们,那么,我们遵循正道必超过任何一个民族。’当警告者来临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更加悖谬。”(35:42),以及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作为警告者出现时他们却横加迫害的恶行:“警告者已降临你们了。你们尝试刑罚吧,不义者绝没有任何援助者。”(35:37)本章开始以《古兰经》发誓,强调先知使命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以充满智慧的《古兰经》发誓,你确是众使者之一,是谨守正道的。”(36:2-4)
2. 两章均列举了安拉全能的大量宇宙证据,例如:“他使黑夜侵入白昼,使白昼侵入黑夜;他制服日月,使其各自定期运行。”(35:13)“夜,对他们是一种迹象:我以它消除白昼,于是他们处在黑暗中。太阳疾行,至一定所,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所预定的。月亮,我为它预定星宿,直到它再变得像枯弯的椰枣枝一样。太阳不得追及月亮,黑夜也不得超越白昼,各在一个轨道中游移。”(36:37-40)
3. 两章均提及船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你看船舶在海上破浪而行,以便你们寻求他的恩惠,以便你们感恩。”(35:12)“他们还有一种迹象:我使他们的子孙乘坐满载的船舶。”(36:41)

بِسْمِ اللَّهِ الرَّحْمَنِ الرَّحِيمِ
يسٓ (1) وَٱلۡقُرۡءَانِ ٱلۡحَكِيمِ (2) إِنَّكَ لَمِنَ ٱلۡمُرۡسَلِينَ (3) عَلَىٰ صِرَٰطٖ مُّسۡتَقِيمٖ (4) تَنزِيلَ ٱلۡعَزِيزِ ٱلرَّحِيمِ (5) لِتُنذِرَ قَوۡمٗا مَّآ أُنذِرَ ءَابَآؤُهُمۡ فَهُمۡ غَٰفِلُونَ (6) لَقَدۡ حَقَّ ٱلۡقَوۡلُ عَلَىٰٓ أَكۡثَرِهِمۡ فَهُمۡ لَا يُؤۡمِنُونَ (7) إِنَّا جَعَلۡنَا فِيٓ أَعۡنَٰقِهِمۡ أَغۡلَٰلٗا فَهِيَ إِلَى ٱلۡأَذۡقَانِ فَهُم مُّقۡمَحُونَ (8) وَجَعَلۡنَا مِنۢ بَيۡنِ أَيۡدِيهِمۡ سَدّٗا وَمِنۡ خَلۡفِهِمۡ سَدّٗا فَأَغۡشَيۡنَٰهُمۡ فَهُمۡ لَا يُبۡصِرُونَ (9) وَسَوَآءٌ عَلَيۡهِمۡ ءَأَنذَرۡتَهُمۡ أَمۡ لَمۡ تُنذِرۡهُمۡ لَا يُؤۡمِنُونَ (10) إِنَّمَا تُنذِرُ مَنِ ٱتَّبَعَ ٱلذِّكۡرَ وَخَشِيَ ٱلرَّحۡمَٰنَ بِٱلۡغَيۡبِۖ فَبَشِّرۡهُ بِمَغۡفِرَةٖ وَأَجۡرٖ كَرِيمٍ (11) إِنَّا نَحۡنُ نُحۡيِ ٱلۡمَوۡتَىٰ وَنَكۡتُبُ مَا قَدَّمُواْ وَءَاثَٰرَهُمۡۚ وَكُلَّ شَيۡءٍ أَحۡصَيۡنَٰهُ فِيٓ إِمَامٖ مُّبِينٖ (12)
【译文】

1.雅辛。
2.以充满智慧的《古兰经》发誓,
3.你确是众使者之一,
4.是谨守正道的。
5.万能至慈的安拉降示此经,
6.以便你警告一个祖辈未受到警告而昏聩的民族。
7.对于他们的大多数人,预言已然应验,所以他们不归信。
8.我确已将枷锁置于他们的脖子,它达到他们下巴,所以他们不能低头。
9.我在他们前面设置了一个障碍,在他们后面设置了一个障碍,我屏蔽了他们,所以他们看不见。
10.你是否警告他们,对他们都一样,他们终究不归信。
11.你只能警告谨守教诲,并在暗中敬畏至仁主的人,你当以赦宥和厚报向他报喜。
12.我必定要使死人复活,我必定要记录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行迹;我已将一切事物详尽地记录在一部明白的典籍中。

【注释】

1.“雅辛
。”关于这两个单字母的含义,请参阅“黄牛”章首节经文注释。
2-4.安拉以充满哲理与智慧的《古兰经》发誓,确证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他派遣的谨守天启生活方针的众使者之一:“以充满智慧的《古兰经》发誓,你确是众使者之一,是谨守正道的。”
5. 安拉同时确证,先知带来的《古兰经》,是他颁降的启示,用以证明安拉的全能和对人类的慈爱:“万能至慈的安拉降示此经。”
6. 这部伟大的《古兰经》所负的使命,是向全人类传达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它以警告处在“使者中断时期”的阿拉伯民族首开其端:“以便你警告一个祖辈未受到警告而昏聩的民族。”关于先知穆罕默德、使命的普世性,经训许多内容已经申明。如:“你说:世人啊!我确是安拉派向你们全体的使者;天地的权力都是安拉的,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7:158)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以往的先知都被派向他们自己的民族,而我被派向全人类。”(布哈里、穆斯林、奈萨依辑录)
7.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号召发出后,一些人欣然接受,另一些人则断然拒绝。对于人们的不同抉择,安拉早在创造他们之前就已彻知:“对于他们的大多数人,预言已然应验,所以他们不归信。”即人们的抉择结果与安拉洞察一切的“知”完全一致。人们的抉择完全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毫无强制成分。这同时也是对先知的安慰,即他不必为恶人的自甘堕落而遗憾。
8. 如上所述,人们对真理的顺逆依违,代表他们的自由抉择,与强制和被迫毫无关联。当人的心灵趋向邪恶时,安拉也让他们顺势倾斜,以至深陷罪恶不能自拔:“我确已将枷锁置于他们的脖子,它达到他们下巴,所以他们不能低头。”这里的“枷锁置于他们的脖子,它达到他们下巴”喻指他们玷污天性,作茧自缚,只思罪恶,不事善功,傲视真理的罪恶状态。安拉之所以把他们的主观行为喻为“将枷锁置于他们的脖子”,是说明一切事情的发生,均与安拉的创造相联系,并无强迫和宿命的含义。
9. 同样的道理,当人自绝于充溢光明的真理和正信时,便无可选择地陷入一种精神困境——如同被夹在阴暗的四壁之间,看不见一丝光亮:“我在他们前面设置了一个障碍,在他们后面设置了一个障碍,我屏蔽了他们,所以他们看不见。”这是安拉对他们主动选择黑暗、迷误的合理回应。
10. 因此,规劝深陷这种状态的人接受真理,犹如刻字于水,倾水于石,毫无裨益:“你对他们加以警告与否,这在他们是一样的,他们毕竟不归信。”
11. 对警告和教诲有积极反应者,是那些敞开心扉追求真理,对安拉心怀敬畏的人:“你只能警告遵守教诲,并在暗中敬畏至仁主的人,你当以赦宥和厚报向他报喜。”这些人听到《古兰经》教诲时,如大旱遇甘霖,沃土纳良种。先知应以安拉的饶恕和恩赐向他们报喜。正如安拉所说:“在暗中畏惧主的人们,将蒙赦宥和重大的报酬。”(67:12)
12. 今世的生命只是为了接受考验。安拉一定要巨细无遗地记录人们今生的一切行为,并让他们死后再次复活,领受自己应得的赏罚:“我必定要使死人复活,我必定要记录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行迹;我已将一切事物详尽地记录在一部明白的典籍中。”这里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行迹”,包括人们生前开创的好与坏的先例、事业、遗留的思想等等。这些事物的影响并不因开创者的死亡而终止,而是持续无尽,后人要么长期受益,要么恒久受害。先知(愿主福安之)说:“谁在伊斯兰中开创了一个好的先例,那么他将得到它的回赐和后来遵从者的回赐,而他们的回赐丝毫不减;谁在伊斯兰中开创了一个坏的先例,那么他将承受它的罪责和后来效尤者的罪责,而他们的罪则丝毫不减。”(穆斯林辑录)又说:“一个人死亡时,他的一切功干随即终止,只有三件事泽及枯骨:遗留后人的有益知识;为他祈祷的清廉子女;惠及世代的施舍。”(穆斯林辑录)
“明白的典籍”,指保存于安拉御前的记录一切事情的“劳哈•麦合福兹”(受保护的牌)。安拉说:“他说:关于他们的知识,在我的主那里记录在一本书中。我的主,既不错误,又不疏忽。”(20:52)“凡他们所做的事,都记载在天经中。一切小事和大事,都是被记录的。”(5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