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章名由来:本章起始经文出现被动式动词“奉绥来特”——节文详明,故名。安拉说:“这是一部节文详明的经典,是为有知识的民众降示的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以便报喜讯,传警告,但他们大半退避而不肯听从。”(41:3-4)
与“赦宥者”章之间的联系:
1. 两章开始的经文均强调了《古兰经》的天启性:“这部经典降自万能全知的的主。”(40:2)“这是至仁至慈的主降示的启示。”(41:2)
2. 两章均严厉警告嘲弄安拉迹象的多神崇拜者:“难道他们没有在大地上旅行,观察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吗?前人比他们势力更大,成绩更多;但前人所获得的,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裨益。当他们族中的众使者昭示他们许多明证的时候,他们自恃有学问而洋洋得意,他们所嘲笑的刑罚,遂降临他们。”(40:82-83)“如果他们拒绝,你就说:我以阿德人和赛莫德人所受的同样的刑罚警告你们。”(41:13)
1.哈,米目。
2.这是至仁至慈的主降示的启示。
3.这是一部节文详明的经典,是为有知识的民众降示的阿拉伯文的《古兰经》,
4.以便报喜讯,传警告,但他们大半退避而不肯听从。
5.他们说:“我们的心在蒙蔽中,不能了解你对我们的教导,我们的耳朵有重听;在我们和你之间有一道屏障。你干你的吧,我们必定要干我们的!”
6.你说:“我跟你们一样只是一个凡人。我奉到启示:‘你们应当崇拜的,只是独一的主宰。所以你们应当遵循正路而趋向他,应当向他求饶。”不幸属于以物配主者!
7.他们不纳天课,不信后世。
8.归信而且行善者,必受不断的报酬。
9.你说:“你们真不信两日内创造大地的主,而要为他树立许多匹敌吗?那是养育众世界的主。”
10.他在大地上创造许多山岳,他降福于大地,并预定大地上众生的食物,那些事在整四日中完成了。那是用来答复询问者的。
11.然后,他志于造天。那时,天还是烟雾。然后他对天地说:“你俩情愿或不情愿地来吧!”它俩说:“我们情愿地来了。”
12.他在两日内创造了七重天,并将他的命令颁降于诸天,他以繁星点缀最低的天,并加以保护。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的安排。
1-2.“哈,米目。”关于单字母的含义,请参阅“黄牛”章首节经文注释。
鉴于以单字母起始部分《古兰经》章首的意义在于挑战,所以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些章节的内容一般都与确立《古兰经》的真理性、可靠性和奇迹性有关:“这是至仁至慈的主降示的启示。”这里提及安拉的“至仁至慈”属性,表示《古兰经》的降示,代表安拉对世人的最大的慈悯。因为《古兰经》给人类带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人们的两世幸福。因此安拉说他派遣先知穆罕默德,是为了慈悯世人:“我派遣你,只为慈悯世人。”(21:107)
3-4.安拉告诉我们,这部伟大的《古兰经》,具备内容丰富详明,文字简明易懂的特点,它以阿拉伯语降示,所有具备智识者均能理解其义:“这是一部节文详明的经典,是为有知识的民众降示的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古兰经》的作用,在于以两世的成功向接受真理者报喜,以永远的失败警告一切悖逆者:“以便报喜讯,传警告。”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并不接受:“但他们大半退避而不肯听从。”那是因为他们更愿意听从恶魔的唆使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5. 悖逆者粗暴地拒绝了使者的苦心规劝:“他们说:我们的心在蒙蔽中,不能了解你对我们的教导,我们的耳朵有重听;在我们和你之间有一道屏障。你干你的吧,我们必定要干我们的!”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接受你的劝告,你不必煞费苦心。让我们坚持各自的信仰,各行其是。
6. 他们提出不接受伊斯兰的各种理由,其中之一便是先知为何是凡人而不是天使。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予以答复:“你说:我跟你们一样,只是一个凡人。我奉到启示:‘你们所应当崇拜的,只是独一的主宰。所以你们应当遵循正路而趋向他,应当向他求饶。’”即我只是安拉从人类中遴选的一位使者,我的责任是向人类传达认主独一,拜主独一信仰和天启道德行为准则。换言之,我的责任是向世人传播正信和真知。至于固守迷信,自甘堕落者,等待他的只有失败和惩罚:“不幸属于以物配主者!”这表明启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认识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它们的创造者,消除人奴役人或物奴役人的不合理现象;二是行动——崇拜造物主、遵循造物主为人类设定的生命规律,并时刻为自己的欠缺和不足而求饶恕。
7. 这是悖逆者的突出特征:“他们不纳天课,不信后世。”由于迷信的腐蚀,他们悭吝不舍,对自己同类的苦难毫无同情心;由于不相信后世赏罚,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毫无顾忌。
8. 与他们相反,接受真理而且竭力将之体现于行动者,生为仁人志士,死为乐园居民,享受安拉永不中断的恩典:“归信而且行善者必受不断的报酬。”
9. 经文确立《古兰经》的天启性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责任范围后,向人类展示安拉的全能、独一与伟大。安拉命令先知责问阿拉伯多神崇拜者:“你们真不信两日内创造大地的主,而要为他树立许多匹敌吗?那是养育众世界的主。”即你们为何宁可崇拜自己捏造的偶像,而背弃在两日内创造大地的安拉呢?难道你们要将那些被造的偶像与创造者安拉等同吗?安拉创造了众世界——除他外的一切存在,而偶像创造了什么?关于经文中安拉创造大地的时间“两天”的内涵,早期经注大多保留了原词本意。必须说明,安拉创造任何事物,完全可以说有就有,之所以在这里讲述创造天地的次序、时间,只是让人类知道宇宙产生的具体过程,以便从中参悟和感受安拉的全能、独一与伟大。
10. 在另外两天中,安拉创造了稳定大地的山岳和人类及地球上一切生命所需的各种福利,并预定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食物。与创造大地的时间合在一起是四日:“他在大地上创造许多山岳,他降福于大地,并预定大地上众生的食物,那些事在整四日中完成了。”安拉之所以明示创造的过程和时日,是为了让探询者知道这一切是如此精密、如此恰到好处:“那是用来答复询问者的。”根据有关经注的解释,这节经文也可译为“那是为了满足所有需要者”,如果这样,其意是说安拉在大地上创造的一切均可满足地球生命的需要。
11. 安拉创造大地之后,再造天空:“然后,他志于造天。那时,它还是烟雾。”即天在产生之前是混沌的烟雾状态,安拉创造了天空、太阳、月亮、所有天体和星球。然后命令天地完整地出现,它们就出现了:“然后,他对天地说:‘你俩情愿或不情愿地来吧!’它俩说:‘我们情愿地来了。’”意为你俩毫无选择地按照我的安排出现。作为无抗逆属性的被造物,天地自然应命而生。这里采用对话的形式,是为了显示物质对创造者的服从,而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提示和启迪。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依照《古兰经》的描述,安拉创造天地的次序是先造大地,然后造天,然后再使大地平坦,并创造大地上的动植物等。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第79章30节经文中造天之后“展开”地面的经文了。
12. 安拉在“两日”中创造了七重天,并颁降命令于诸天。葛塔代说,“降命于诸天”,是指创造了太阳、月亮、星辰及它们的轨迹等。安拉以璀璨的繁星装点近天,并给大地带来光明:“他以繁星点缀最低的天。”安拉保护它们不受恶魔的侵扰:“并加以保护。”这一切精密而统一的宇宙秩序,是万能的、全知的安拉使然:“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