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星宿(奈吉姆) - النجم

导 言
章名由来:安拉在本章起始以没落时的星宿发誓,故名。
与“突尔”章之间的联系:
1.“突尔”章以星宿的话题结束,而本章开端以星宿盟誓。
2. 在“突尔”章,悖逆者妄言《古兰经》是穆罕默德杜撰的,本章则对此予以驳斥。

بِسْمِ اللَّهِ الرَّحْمَنِ الرَّحِيمِ
وَٱلنَّجۡمِ إِذَا هَوَىٰ (1) مَا ضَلَّ صَاحِبُكُمۡ وَمَا غَوَىٰ (2) وَمَا يَنطِقُ عَنِ ٱلۡهَوَىٰٓ (3) إِنۡ هُوَ إِلَّا وَحۡيٞ يُوحَىٰ (4) عَلَّمَهُۥ شَدِيدُ ٱلۡقُوَىٰ (5) ذُو مِرَّةٖ فَٱسۡتَوَىٰ (6) وَهُوَ بِٱلۡأُفُقِ ٱلۡأَعۡلَىٰ (7) ثُمَّ دَنَا فَتَدَلَّىٰ (8) فَكَانَ قَابَ قَوۡسَيۡنِ أَوۡ أَدۡنَىٰ (9) فَأَوۡحَىٰٓ إِلَىٰ عَبۡدِهِۦ مَآ أَوۡحَىٰ (10) مَا كَذَبَ ٱلۡفُؤَادُ مَا رَأَىٰٓ (11) أَفَتُمَٰرُونَهُۥ عَلَىٰ مَا يَرَىٰ (12) وَلَقَدۡ رَءَاهُ نَزۡلَةً أُخۡرَىٰ (13) عِندَ سِدۡرَةِ ٱلۡمُنتَهَىٰ (14) عِندَهَا جَنَّةُ ٱلۡمَأۡوَىٰٓ (15) إِذۡ يَغۡشَى ٱلسِّدۡرَةَ مَا يَغۡشَىٰ (16) مَا زَاغَ ٱلۡبَصَرُ وَمَا طَغَىٰ (17) لَقَدۡ رَأَىٰ مِنۡ ءَايَٰتِ رَبِّهِ ٱلۡكُبۡرَىٰٓ (18)
【译文】

1.以没落时的星宿盟誓,
2.你们的同伴,既不迷误,又不迷信,
3.也未随私欲而言。
4.那只是他所受的启示,
5.教授他的,是那强健的、
6.有力的。他端现于
7.东方的最高处,
8.然后渐渐接近而降低,
9.处于两弓的距离,或更近一些。
10.他把他要启示的授予主的仆人,
11.他的心没有否认他所见的。
12.难道你们要为他所见的而与他争论吗?
13.他确已见他再次下降,
14.在极境的酸枣树旁,
15.那里有归宿的乐园。
16.当时,那酸枣树被笼罩物所笼罩。
17.他眼未邪视,也未过分;
18.他确已看见他的主的部分重大迹象。

【注释】

1-3.安拉以白昼到来而隐没的星辰发誓,以确立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圣品和所受启示的可靠性:“以没落时的星宿盟誓,你们的同伴,既不迷误,又不迷信,也未随私欲而言。”经文中“你们的同伴”代指先知有深刻的意蕴,即质问阿拉伯多神教徒:穆罕默德在受命为圣前,曾与你们朝夕相处四十载,你们从不怀疑他的诚实和睿智,而当他一旦为圣,向你们宣讲正教时,你们却为何以种种恶谥诬蔑他?
其实,先知坚持的正是创造万物的主指引的正道,而不是迷误;先知倡导的是天启正信,而不是人造迷信;先知宣讲的教义,完全是造物主的启示,而非自己的私见。
大贤阿卜杜拉•本•阿慕尔说,他抓住一切机会记录先知说的每一句话,后来有个古莱什人制止他说,先知穆罕默德是凡人,有时也说生气的话,你不该句句都记录。于是,他停止了记录,后来这事告诉了先知,而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你继续记录,指掌握我生命的主发誓,出自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理。”(艾哈迈德、艾布·达乌德等辑录)
有一次,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我只说真理。”有些弟子说:“安拉的使者,你有时跟我们开的玩笑呢?”先知说:“我只说真理。”(艾哈迈德辑录)
4-10.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宣读的《古兰经》,是安拉派遣强健有力的吉布利勒天使启示的:“这只是他所受的启示,教授他的,是那强健的、有力的。”先知在希拉山洞静思时,吉布利勒天使曾以安拉赋予的原形出现在东边天际的高处,然后逐渐下降,接近先知,以近若弓弦甚或更近的距离向他传授启示:“他端现于东方的最高处,然后渐渐接近而降低,处于两弓的距离,或更近一些,他把他要启示的授予主的仆人。”如此细腻地描述天使与先知之间的距离,无疑强调启示的交接是在明晰无误的状态下完成的。
11-12.而且,当时先知的意识极其清醒,对自己亲身所感、所见、所闻毫不怀疑:“他的心没有否认他所见的。”先知当时的经历,虽然只在自己的感知和把握之中,没有人能够目击,也没有人能够分享,但是,麦加多神崇拜者既然历来都相信先知的诚实可靠,那就应该信任先知。然而他们却在这一点上与先知争论、大加置疑:“难道你们要为他所见的而与他争论吗?”
13-15.先知(愿主福安之)曾两次看见天使吉布利勒的天赋原形,第一次是在麦加的艾吉雅德山,他见吉布利勒天使有六百个翅翼,一经出现便遮蔽了天际。第二次是登宵,在第七重天的酸枣树旁:“他确已见他再次下降,在极境的酸枣树旁。”而那正是信士的最终归宿——乐园所在:“那里有归宿的乐园。”绝大多数正统派学者主张,先知的夜行和登宵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完成的,而非像有些人所说,仅仅是灵魂的精神体验。
16-18.先知当时看到那酸枣树被难以描述的情景所笼罩:“当时,那酸枣树被笼罩物所笼罩。”在那里,先知严格遵守安拉的安排和命令,完全体现出一个蒙主喜悦的使者应有的礼节:“他眼未邪视,也未过分。”即除了许可看的外,他目不邪视,毕恭毕敬。在登宵中,安拉让先知亲眼看到了超乎人类想象和体验的重大迹象:“他确已看见他的主的部分重大的迹象。”总而言之,安拉之所以在以上经文中提及天使的属性、描述天使由远及近的下降、具体叙述先知登宵的详细过程及场景,是要强调先知受启示,是不容置疑的一件具体而真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