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章名由来:本章阐述了如何确认来自敌方的女人的信仰问题,故名。安拉说:“归信的人们!当女信士迁徙而来的时候,你们当试验她们,安拉是至知她们信仰的——如果你们认为她们确是信士,那么,就不要让她们再回到不归信的丈夫那里……”(60:10)
与“放逐”章之间的联系:
1. 安拉在“放逐”章中指出,信士只与信士结盟,而伪信士与有经人中的悖逆者结盟。本章起始内容禁止信士将不信者纳为盟友,以便与伪信士划清界限。
2.“放逐”章内容论及曾缔结和约的有经人,本章则涉及多神崇拜者中的缔结和约者,因本章是针对穆斯林与麦加多神崇拜者达成的侯代比亚和平协定而降示。两章均阐释了处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的有关原则。
1.归信的人们!你们不要把我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当做朋友,而向他们表示友爱。他们否认了降临你们的真理,他们因你们信仰安拉——养育你们的主——而将使者和你们逐出故乡。如果你们迁徙他乡,是为我而奋斗,是为追求我的喜悦,(那么,你们不要以他们为朋友)。你们秘密地向他们表示友爱,其实,我知道你们所隐匿的和你们所公开的。你们中谁做这种事,谁已背离正道。
2.如果他们抓住你们,就会变成你们的敌人,就会对你们下手和辱骂你们,他们希望你们叛教。
3.你们的亲戚和子孙,对于你们绝无裨益。在复活日,你们将被隔绝。安拉是鉴察你们行为的。
1. 信仰,意味着只爱安拉和只忠于穆斯林稳麦。一个人,既然确信安拉是独一无二的主宰,确信坚持这种信仰的稳麦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那么就不能将自己的爱和忠诚滥施于反对这种信仰的人:“归信的人们!你们不要把我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当做朋友,而向他们表示友爱。”由于信仰不同,他们已经成为了你们的对立面:“他们否认了降临你们的真理,他们因你们信仰安拉——养育你们的主——而将使者和你们逐出故乡。”在这种情况下,依然盲目地向自己的敌人示爱,无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也是对自己信仰的蔑视乃至践踏。早期穆斯林迁徙,就是与多神信仰和迷信社会的一种决绝。如果是为了专一地崇拜安拉,为了获得安拉的喜悦,而不是出于别的目的,那么,就应杜绝与悖逆者建立或保持任何友谊:“如果你们迁徙他乡,是由于为我而奋斗,为追求我的喜悦,(那么,你们不要以他们为朋友)。”当时,麦地那社会穆斯林的信仰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他们中尚有信仰薄弱的人,尽管先知对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友谊问题已经作出严格规定,但他们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还是想保持某种程度的友谊,而这对穆斯林自身的信仰和社会利益极具危害性。于是,洞察心灵的安拉予以揭示和警告:“你们秘密地向他们表示友爱,其实,我知道你们所隐匿的和你们所公开的。你们中谁做这种事,谁已背离正道。”
2. 安拉阐明了与多神崇拜者决绝的原因:“如果他们抓住你们,就会变成你们的敌人,就会对你们下手和辱骂你们,他们希望你们叛教。”即你们单方面的示爱,只能暴露出你们内心的怯懦,而无法消除他们的仇恨。他们时刻在等待用任何可能的手段对付你们的机会。你们无法博得他们的友谊,除非放弃自己的信仰。
3. 当时,一些信仰薄弱的穆斯林与多神教徒保持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亲情。许多穆斯林迁徙麦地那时,在家乡留下了无法带走的亲人。这些人分两种:其中一种因有家族势力的保护,不会受到多神教徒的侵害;另一种则无强大的家族背景,势单力薄,亲人迁徙后,他们的情况令人担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麦地那个别穆斯林为使麦加多神教徒减轻对自己亲人的压力,向对方透露穆斯林内部的消息。针对这种情况,安拉为穆斯林权衡世俗亲情与后世利益的孰重孰轻:“你们的亲戚和子孙,对于你们绝无裨益,在复活日,你们将被隔绝。安拉是鉴察你们行为的。”即在后世,对你们有裨益的做法,只是服从安拉的命令而与多神崇拜者彻底决绝,而不是用安拉的恼怒去换取亲人的安全。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别的办法去保护自己的亲人,但无论如何不能以违背自己的信仰原则为代价。因为到了后世,每个人都要在安拉那里单独受清算:“号角一响,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就不存在了,他们也不能互相询问。”(23:101)“在那日,各人将逃避自己的弟兄、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儿女;在那日,各人将自顾不暇。”(80:34-37)即使先知的父亲,也不能免于安拉的公正判决。据艾奈斯传述,一个人问先知:“安拉的使者,我父亲在哪里?”先知答:“在火狱。”那人走时,先知把他叫了回来,说:“我父亲和你父亲都在火狱。”(艾哈迈德、穆斯林、艾布·达乌德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