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章名由来:本章提到安拉是崇高的主,故名。安拉说:“有人曾请求一种必将发生的刑罚。那是为不信的人预定的,对它没有人能够抵抗。它来自崇高的安拉。”(70:1-3)
与“真灾”章之间的联系:本章继“真灾”章更进一步展现了复生日赏善罚恶的情况。
1.有人曾请求一种必将发生的刑罚。
2.那是为不信的人预定的,对它没有人能够抵抗。
3.它来自崇高的安拉。
4.众天使和精神在长度为五万年的一日内升到他那里。
5.你安然地忍耐吧。
6.他们以为那刑罚是很远的,
7.我却以为那是很近的。
8.在那日,天像熔铜,
9.山像彩绒。
10.亲戚互不相问,
11.他们眼看着他们。罪人愿意赎取那日的刑罚,即使牺牲自己的儿女、
12.妻子、弟兄、
13.收容他的血族,
14.以及大地上所有的人,但愿那能拯救自己。
15.绝不然,那确是发焰的烈火,
16.它能揭去头皮,
17.它能召归转身而逃,
18.聚敛钱财而加以储藏的人。
1-7.远灾避祸是人类的天性,然而一些胆大妄为之徒却希望惩罚立即降临,而且是那样急不可耐。据传述,麦加多神教头目乃铎尔·本·哈利斯狂妄地说:“主啊!如果这(伊斯兰)就是来自你的真理,那么你给我们从天上降下石雨,或给我们带来痛刑吧!”于是,安拉降示此节经文:“有人曾请求一种必将发生的刑罚。那是为不信的人预定的,对它没有人能够抵抗……”(奈萨依等辑录)这既是安拉对这种狂妄之徒的谴责,也是对世人的警告。也就是说,犯罪者们不必如此急不可待,用以警告他们的刑罚,无论他们是否要求它降临,它一定会降临,届时谁也无力抵抗。因为那不是人的惩罚,而是崇高安拉的惩罚。此处的“麦阿利吉”一词有“阶梯”、“崇高”、“恩德”等意。伊本·阿巴斯将其归纳为安拉的“崇高”。然后,安拉描述了那惩罚降临的日子的长度:“众天使和精神在长度为五万年的一日内升到他那里。”在复生日,恶人受刑的时间绝不相同于今世时间的长度——今世的一日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而那时的一日是人间的五万年!那么,人们急不可耐地要求惩罚降临,与众天使在如此长的一日中到达安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答案是,今世的几年或几十年,人类看来已经漫长得令他们急不可耐,觉得那惩罚遥不可及,但在安拉看来,那惩罚近在眼前,因为今世的五万年才是后世的一日!因此,安拉告诫先知说:“你安然地忍耐吧。他们以为那刑罚是很远的,我却以为那是很近的。”即安拉决定的客观事实,不以人类的主观臆想为转移,如果不相信,就拭目以待吧!
8-18.接着,安拉具体地描述了复生日到来时宇宙发生的变异:“在那日,天像熔铜,山像彩绒。”还有人们必须面对的惊恐:“亲戚互不相问,他们眼看着他们。”亲人相见不相顾,看似故意,实为恐惧所致。那些在今世为满足自己私欲而六亲不认的罪人们,在此恐惧面前,内心依然想着如何不惜一切代价使自己得到解脱:“罪人愿意赎取那日的刑罚,即使牺牲自己的儿女、妻子、弟兄、收容他的血族,以及大地上所有的人,但愿那能拯救自己。”但那只是无法实现的幻想。此时,他们面前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去接受曾经急不可耐想尝试的刑罚:“绝不然,那确是发焰的烈火。”那火焰之剧烈,一接触肉体就会烧焦皮肤,剥离骨肉:“它能揭去头皮。”在今世,悖逆者面对真理的号召可以嗤之以鼻,拂袖而去,心无旁骛地去聚敛财富,而且所得的财富丝毫不用于正道。然而此时,他们不得不听从火狱的召唤:“它能召归转身而逃,聚敛钱财而加以储藏的人。”在这里,经文对财富有一种指导,那就是人所获得的财富的价值,在于通过消费、施舍、纳课和周转等渠道,让自己和社会从中取益,而非将之窖藏不用。如同谋取非法财富一样,窖藏金银、悭吝不舍也要受到安拉的惩罚。